>計畫內容>2009 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

調查目的


  • 一、收集國人健康狀況、健康行為以及醫療保健服務利用資料。
  • 二、藉由本次調查結果與歷次調查結果之分析比較,提供衛生保健政策擬定與計畫推行成效評估之參考依據。

【回到頁首】

抽樣設計


本次調查的區域範圍為台灣23個縣市,以2008年12月31日在台灣設有戶籍之人口為抽樣母體。23個縣市均可視為單一之母體,各縣市的抽樣作業程序完全獨立,採分層多階段等機率的抽樣設計。

樣本數之分配大致以人口數作為基本考量:人口數在50萬以下的縣市,分配樣本數為1,200人;50~100萬人者為1,300人;100~200萬人者為1,400人;超過200萬人的台北縣與台北市分別配置1,800人與1,600人的樣本數,各縣市預定分配樣本數總和為30,600人。
在抽樣操作部分,各縣市內的抽樣分層主要參考「鄉鎮市區」類型,再加上實地訪查所需人力資源配置、時間與經費等行政考量,將23個縣市,358個「鄉鎮市區」分成48個層別,每個縣市所包含之層數由一至三層不等,一個縣市為一層(即不需分層)的地區如新竹市,三層的地區如台北縣。

縣市內各層以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方式,逐階段抽出「鄉鎮市區」\「村里」、「鄰」、「人」。考量各階段均須有基本的抽出單位數,各層最後分配的樣本數與原分配之樣本數有些許的調整。總計共有164個「鄉鎮市區」中選,調整後之分配樣本總數為30,528人。

本次調查完訪個案共計25,636人,整體完訪率為84.0%。由於各縣市樣本抽取率以及完訪率並不相同,在分析調查資料時,須對完訪的個案作加權。在已知調查母體結構的情況下,個案權值係按『性別』、『年齡』和『縣市內抽樣分層』三個變數做『事後分層』計算而得。利用「性別」及「年齡」等兩個變項做完訪樣本與母體資料的一致性檢定,所有檢定結果均為無顯著性的差異,顯示本調查的樣本具有代表性。
【回到頁首】

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延續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模式,將主問卷依年齡層分為三大部分,包括:未滿12歲、12~64歲以及65歲以上,而自填問卷則區分為12~17歲問卷及18~64歲問卷。其中自填問卷以藥物濫用相關問題之收集為主,採用匿名方式由受訪者自行填答,以保障受訪者隱私。問卷設計過程除延續2005年所採用之影響健康主要因素之理論架構,包括個人因素(如個人遺傳與個人行為)、環境因素(如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與醫療保健政策(如醫療保健系統之品質和可近性)等,並依業務推動所需,加上衛生福利部各處室、疾病管制署、中央健保局、國民健康署、及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需求,此外,另針對2005年問卷訪查所發現之困難與不足,加以討論及收集專家學者建議,彙集各方意見修正後定案。 為減少紙筆問卷訪查之核閱及鍵入之程序與花費,提昇調查資料品質與縮短資料處理時間,本次調查全面改用電腦輔助面訪(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CAPI)以及電腦輔助自填問卷調查(Computer Assisted Self-administered Interview;CASAI),為擴大涵容各方之調查需求,於主問卷首次導入核心題組與附加題組(Option Item)之設計,就僅需全國代表性而不需縣市代表性之資料收集項目,預先抽出具全國代表性的隨機次樣本(sub-sample),每項附加題組以不超過一頁,且每個次樣本群最多回答兩個附加題組為原則。本次調查共有五項附加題組,三份主問卷所需填答的附加題組依該年齡層資料收集目的而有所不同。此外,本次調查根據過去兩次調查所遭遇之資料收集問題與分析限制,針對飲酒題組進行修改,增加了酒的種類(濃度)、飲用次數與飲用量,以評估總酒精攝取量,再引進「簡短版密西根酒癮評估量表(Brief Michigan Alcoholism Screening Test)」,補足舊有題組所欠缺的飲酒成癮性探討。另外,在食物攝取與飲食型態方面,過去的簡表式飲食頻率問法,對於評估國人飲食狀況上有很大的困難,有鑑於此,爰針對國人飲食多樣性,設計出一套容易使用又精簡的題組,來補足過去題組所無法呈現的結果。

本次調查三份主問卷核心題組之調查內容如下:
  • 一、個人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安排、婚姻狀況(兒童則詢問父母親之婚姻)、父母親籍貫、宗教信仰(兒童無)等。
  • 二、個人健康狀況:如家族慢性病史(兒童無)、各項疾病狀態、聽力、視力、牙齒健康、事故傷害等。
  • 三、個人健康行為:如交通安全、日常生活行為、咳嗽與發燒、洗手習慣、腰圍身高與體重、食物攝取、飲食型態、體重控制等。
  • 四、醫療服務利用:如身體不舒服時最常採取處理方式、沒去看醫師的原因、急診、住院、牙科門診、中、西醫門診等。
  • 五、家中經濟狀況。
「附加題組」之資料收集項目如下:
  • (1)未滿12歲問卷:回答「民俗療法使用情形」
  • (2)12-64歲問卷:回答「CES-D量表」、「EQ-5D量表」、「健康識能」、「網路醫療資源利用」等四項。
  • (3)65歲以上問卷:回答「EQ-5D量表」、「健康識能」、「網路醫療資源利用」等三項。
在自填問卷部份,為降低受訪者對藥物濫用議題敏感性,本次調查延續2005年之設計精神,於自填問卷繼續保留吸菸、喝酒、嚼檳榔等敏感性議題的題組。在沒有醫師處方而自行使用的藥品或物質方面,刪除了「使用提神飲料或藥酒」、「未經醫師處方自行購買壯陽藥」、以及「未經醫師處方自行購買成藥來幫助睡眠」等題組,並將原有之「使用幫助睡眠的成藥」修改並新增為「使用鎮靜安眠藥」題組,另外也新增「使用止痛藥」題組。在使用成癮物質方面,刪除「潘他唑新(速賜康)」題組,新增「PMMA(另類搖頭丸、殺手)」、「2C-B(Nexus、Bees、六角、六角麻藥)」、「麻古(迷姦丸)」、「5-MeO-DIPT(Foxy、火狐狸、媚藥、勾妹喔)」等物質題組。此外,本次調查亦針對成癮物質的認知,設計了使用毒品、毒品防制資訊、共用針具、與毒品犯罪等行為認知題組,藉以得到國人對成癮物質的看法,與政府未來在防制宣導上應注意的方向。由於此問卷屬於敏感性問題,由受訪者自行填寫後,即由電腦系統作業自動加密上鎖,且收集之匿名自填問卷資料,不與面訪調查結果串聯,以保障受訪者的個人隱私。 【回到頁首】

實地訪查


實地訪查之規劃籌備與執行,關係著調查資料品質與研究目的之達成,其過程包括標準作業流程規劃、問卷試訪及修編、樣本名冊製作、訪員招募訓練、問卷訪查及督導、完訪案件抽查及信度複核等作業程序,並涉及相關行政機關支援協調、用物採購、物流管理、進度控管與費用核發等複雜行政事務。

本調查之實地訪查執行期間自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底,前後歷時計9個月,透過周詳之流程設計,嚴實之督導與考核機制,以及電腦化進度管理系統,完成各樣本區之實地訪查資料收集工作。

由於本次調查全面改用電腦輔助面訪與電腦輔助自填問卷,不論在硬體選用與軟體之開發與測試、訪員操作能力之訓練與調適,以及受訪者接受度之觀察與評估等,皆為工作團隊帶來重大挑戰。

經事後分析結果,本次電腦輔助調查之執行成效並未低於2005年之紙筆調查,受訪者合作度、資料可靠度、訪員勝任度,以及受訪者接受度均高於95%,資料之完整性亦符合資料品質要求。各年齡層應訪樣本之完成狀況如下:
問卷別 應訪 完訪 完成率
面訪問卷 未滿12歲 3,786案 3,531案 84.0%
12-64歲 23,448案 19,201案
65歲以上 3,294案 2,904案
合計 30,528案 25,636案
自填問卷 12~17歲 2,323案 2,307案 98.3%
18~64歲 16,878案 16,563案
合計 19,201案 18,870案
註:依據截至2011年3月9日資料清理結果之各年齡層應訪樣本完成狀況製表。 【回到頁首】
曾經來訪人數:Free Hit Counter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版權所有